国际生物育种巨头布局拉开序幕:
我们知道,美国大豆育种产业链是由大豆生长发育特性决定的,重点领域为如何不断实现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新品种选育及大豆有害生物的防治现代技术。这一点上,美国孟山都、先锋、先正达与BECK’S Hybrids等都走在了全球21世纪育种科技的前列,且规模也越来越大。全球的种子和化工企业正在经历一次快速的整合,在不到的一年时间内形成了三大超级巨头(见照片1、2)。去年九月,德国拜耳公司与孟山都达成了收购协议,在长达数月的竞价之后最终以660亿美元成交,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种子公司。而此前,陶氏和杜邦计划590亿美元对等合并,中国化工以430亿美元收购先正达,目前已经获得了美国政府的批准。可见,当国际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行业参与者规模越来越大,占据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的时候,一些独立的公司开始寻求研发上的优势。
照片1:
照片2:
农作物生物单产已跃上历史新台阶:
这次我们还特别有幸参观了美国第四大农业种子公司——BECK’S Hybrids。这家公司创建于1937年,主要研究与经营非转基因和转基因农作物种子,美国最大的独立种子零售商。该公司大豆制种与农民是订单方式,玉米则不同是在公司自有的土地上进行。目前这家现代化育种公司又将大豆、玉米单产推向了我们难以置信的地步:大豆推广70-80蒲式耳/英亩,正在田间中小试品种已经达到100蒲式耳/英亩、150蒲式耳/英亩甚至200蒲式耳/英亩;玉米推广190-220蒲式耳/英亩,田间试验已经达到400蒲式耳/英亩。同时,该公司还在耕种环保、土壤改良、作物轮茬、选育套种与农田升级等领域做的也风生水起,成果不断(见照片3、4)。在此,JCI需要特别指出,暂且不说已在田间试种的特高产新品种,未来对国际市场的重大影响,就说我们在美国“农业进步博览会”(Farm Progress Show)看到的大面积推广的较高产品种,未来7-10年美国大豆产量也仍然有40%-60%增长空间,令人侧目与惊愕。
照片3:
照片4:
经济贡献也许才“小荷才露尖尖角”:
美国农业部去年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该国生物基产业(Biobased Industry)正在创造巨大的经济机会和就业岗位。该报告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从经济学和就业的角度来评估和量化美国生物基产业的发展成效。仅仅在2013年,美国生物基产业对经济的贡献达到3690亿美元价值及400万个就业岗位。中国虽然起步晚但发力迅猛,政府重金收购先正达就是一例。事实上,中国“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也认为:生物产业是21世纪创新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对于我国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制高点,加快壮大新产业、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世界大豆供应新格局:
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机构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2050年世界人口将要达到96亿,那时的粮食需求将比现在多出70%。报告指出,填补这一缺口是可能的,但不能完全依靠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据推算,2006年到2050年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人口将出现激增,需要将现在的粮食产量提高三倍才能满足人均粮食需求。试想,如果没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要想实现上述目标是极其困难的。然而,从当下美国玉米(已实现2.2倍)、大豆(已提升2.1倍)等农产品单产未来增长趋势看,今天人类解决这个重大历史性问题应该不是不可跨越的了,况且还有其他高新科技的不断出现。
照片5:

最后,JCI综合资讯后认为:一个世界级国家的未来粮食安全,如果还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物质库存上、落后观念里、教条自封和僵化体制中,哪无疑就是一种莫大悲剧。因为,将国家与百姓的粮食安全“放在”先进的生物科技中,才是唯一正确的发展之路!我们已经看到,政府已经开始了全球生物产业布局,并且赢得了包括收购先正达的重大进展,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