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赴东北玉米市场考察终于结束了,来自行业九个单位的三个小组深入黑龙江、吉林、辽宁与内蒙古进行实地测产,收获颇丰:总体评价是单产上升、总产下降、品质提高,重要成果是今年吉林省玉米质量拔得头筹、今年玉米面积下降幅度大、黑龙江虫害大部明显、内蒙不同地区差异大、辽宁局地降雨水多质量堪忧、黑龙江大豆单产提高明显、传统干旱地区玉米产量品质均优良、农民新季销售分歧加大等。此次考察行将结束,但我们与农民朋友的交流中,在实地测产后,还有几个市场中正在发生的问题,诸如今年年景评估、农民收入与政策导向等,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以尽可能全面的资讯告知观看我们报告的每一位,尽管它还可能有重大的遗漏。
一是今年我国东北玉米、大豆有望获得产量与品种双丰收
9月23日秋分一过,今年我国东北玉米、大豆以来丰收之年的希望大大增强了,经过几天的实地考察,更是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最主要的天气预报未来半个月我国东北广大地区以晴天或多云为主,且伴随着巨幅降温,近年来罕见的产量与品种双丰收就在我们面前,农民朋友的喜悦心情越上眉梢(见照片1、2),但他们对今年新季玉米的销售价格水平分歧严重,这也许是市场中的另外一种机会。
照片1:
照片2:
二是黑龙江农民改种大豆后局地收益水平难以保障
我们在考察观察到,目前东北乡间传闻今年大豆差价补贴要降低或取消、进行转移支付到直补等项目,对豆农未来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影响较大,尤其是在大豆单产的稳定性明显要比玉米差的背景下,更是忧心忡忡:政府鼓励农民种植大豆的扶持政策变化的咋这么快呢。据农民介绍:大豆的每亩补贴综合水平应该是玉米的2.2-2.8倍,即玉米现有的补贴水平110-130元,那大豆就应该在240-300元,这也符合一般的大豆与玉米间的比价关系,关键是长期看大豆的单产没有玉米的稳定(见照片3、4)。
照片3:
照片4:
三是我国农业生产保障体系与粮食收购体制的再思考
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农业、粮食乃至社会问题,但他严严实实地就摆在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尽管它还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够全部解决,但我们在探索并前行着。诚然,到目前为止所谓“三农”政策的效果与效率,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还存在着许多遗憾:农民收入的长期保障机制还没有建立、国家管理粮食市场成本远远高于国际水平、农产品全球竞争市场地位劣势、现代金融农业目前还仅仅停留在试点上、政府管理农业与粮食行业往往政出多门(农业部抓生产、粮食局管收购、中储粮保安全、发改委与商务部发配额与央企做国家贸易等等),没有形成不了一个有力拳头。但我们已经看到了新的希望:我国正在进行着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央明确农产品收入保险试点推广、农产品市场定价与政策分段推进等等,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以上问题一定会得到全面与科学的解决,这一天离已经不远,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充满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