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底6月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降雨天气,以上海周边“包邮区”为例本周更迎来“入梅”迄今的第三轮强降雨过程。为此,6月29日全国天气会商后,中国气象局召开专题视频会议,面向全国各级气象部门进一步部署全面做好防汛救灾气象服务工作。与近些年气象特征有所不同的是,今年我国大部地区“梅雨”降水带持续时间长、范围广以及影响重、灾害多,例如1号“台风”形成时间明显晚于常年的3月份(2020年5月12日晚8点,今年第1号台风“黄蜂”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汇易网资讯认为,面对罕见的持续强降水,我国气象部门连续29天发布暴雨预警,“雨雨雨”长时间霸屏的背后,也继续印证着之前国内外气象机构所分析的“今年厄尔尼诺有点怪”。
Part1:没完没了的“梅雨季”,有点怪的弱等“厄尔尼诺”
近期业内人士持续关注:今年6月期间我国气象灾害天气频现,暴雨、雷暴、大风、冰雹等纷纷来袭。截止至6月30日上午,中央气象台连发暴雨蓝色预警和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预计,6月30日的下午2点至7月1日的下午2点,四川盆地东南部、云南北部和西部、贵州大部、湖南中部、江西中部、福建北部、浙江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四川盆地东南部、贵州中部、浙江南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从6月2日至6月30日,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29天发布暴雨预警,持续时间为近年来少见。今年5月我国气象部门已经发布今夏汛期防灾预警。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一年,包括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出现罕见的跌宕起伏,背后原因包括:此轮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的非典型特征,新冠疫病防控、大宗作物单产包括衍生品交易等诸多领域,还包括石油需求危机,应对全球经济严重衰退等风险的大考之年。在这样的背景下“没有什么不可能”,让农产品投资者感受到多元风控策略在特殊时期的重要价值。JCI建议中国粮油、饲料厂商当主动运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继续保持警惕、风控为先。
Part2:天气市场即将“接棒”,全球植物油行情“回首掏”
汇易网注意到,气象专家解释:今年以来副高位置偏西,华南地区正好位于其下方,副高控制地区以下沉气流为主,空气在下沉过程中被加热,形成巨大热气团盖在大地上,再遇上南边海洋上强大暖湿气流带来的湿润空气,导致前段时间华南地区出现持续的高温天气。对于大豆而言,厄尔尼诺情况下,美国大豆收成往往上升,南美大豆局部受灾;对于棕榈油而言,厄尔尼诺往往造成东南亚种植园缺少有效降雨,影响油棕树单产潜力,超强厄尔尼诺气象条件下甚至会出现大幅减产(2014-2016年)。此外,2006年厄尔尼诺曾经造成澳大利亚小麦减产20%,进而揭幕2007-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前)的一轮农产品大牛市。
美国市场方面:美中西部玉米种植带核心地区近几日出现有利降雨,投资者关注其有助于减少偏高气温对作物的影响。外电报道称,业内人士预计今年秋季美国大豆产量将会接近或者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5月份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886万吨,同比激增41%;同期从美国进口大豆491,697吨,同比减少近50%。迄今为止,2019/20年度(始于9月1日)美国大豆出口检验总量为36,808,094吨,上年同期37,102,106吨,同比减少0.8%,上周是增长2.3%,两周前增长1.3%。
【JCI早间热点综述】周二(6月30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市场上涨,因为美国农业部预计今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为8380万英亩,高于3月份的预测,但是低于大多数分析师的预期。截至收盘,美豆主力11月期约收高20.75美分,报收882.25美分/蒲式耳。美国农业部(USDA)发布的季度库存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1日,美国大豆库存为13.92亿蒲式耳,位于市场预期范围内,不过低于上年同期。如果今年秋季大豆单产达到趋线水平49.8亿蒲式耳/英亩,那么大豆产量将达到41亿蒲式耳。大豆播种面积数据低于预期,抵消良好天气带来的压力。周一USDA发布的作物周报显示,美国大豆优良率为71%,相比之下,一周为70%。
周二,CBOT豆油期货市场收盘上涨,因为临池大豆期价走强。截至收盘,美盘豆油主力12月期约收高0.35美分,报收28.81美分/磅。周二,美国纽约期货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市场略微下跌,8月交割的轻质原油期约下跌0.43美元,报收39.27美元/桶。
关闭窗口】
版权声明:
汇易网电话:021-68751628 汇易网信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凡本网注明"来源:汇易网 "或" 汇易网"或”JCI "或" 带汇易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汇易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