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汇易网!

菜籽类“油粕比”陡升,近期我国杂粕价格震荡升势仍相对理性

资料来源:JCI 责任编辑:资深咨询师 Tommy 发布时间: 2020-10-13 8:26:05 本文点击: 66

    “金秋十月”、“风生水起”,全球农产品黄金周市场开启新一轮“震荡牛”行情,对于大宗油籽品种而言“执牛耳”者莫过于CBOT大豆期货:一方面,中国需求继续“照耀”美国农产品出口市场,而新冠疫情、经济萧条包括总统大选、大国博弈等风险因素施压美元汇率,间接托起包括杂粕、油脂在内的下游产品市场价格。另一方面,美国基金为代表的“涨停敢死队”继续追捧大豆等农副产品期货期权,通过成本面传导至我国杂粕市场以及相关衍生品交易市场。汇易网注意到,对于我国杂粕厂商而言,如何把握相关品种间的强弱联动状态,有助于规避单边市场中的投机风险,在极端情况(“油粕比”过高或过低)下也能够收获无风险的套利空间。简言之,菜籽类“油粕比”近期快速拉升,或酝酿着杂粕市场的机遇。

    Part1:二次上攻万点关口!我国菜油震荡强势引领植物油“家族”

    今年9月以来中加关系、中澳关系再生变数,虽然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经贸协议仍在稳步推进(中方按部就班地履约增购美国农产品),但是特鲁多政府对中加关系降至历史“冰点”仍保持漠视,澳洲政府更是从贸易、经济甚至科研合作等多领域对华采取降等态度。9月19日媒体报道称,加拿大政府表示,将放弃推进中加自贸协议的进程。如是,加拿大近四年来为中加自贸协议所作的所有努力都交了“白卷”,显然也将波及加农产品对华贸易。有鉴于此,基于中加、中澳关系的持续反复与摩擦不断,我国进口粮油、饲料厂商已经积极寻购多元化的原料供应渠道;不过,由于之前中国质检部门通报进口俄罗斯油籽产品中发现转基因成分,加之海外市场CBOT大豆、ICE油菜籽期货价格涨至新高,共同提振我国菜油期现货价格上探10,000元/吨的历史整数关口。显然,菜油率先发力冲高造成国内“油粕比”直线攀升。

    汇易网视角解读:对于我国油菜籽产业而言,进口原料已经超越国产市场主导菜油产品的供应源,然而众所周知的因素造成我国进口油菜籽遭遇“滑铁卢”,加拿大、澳洲对华农产品销售均遭遇“瓶颈期”,成为引爆我国菜油行情的导火索。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油粕比目前已经升至4.0的历史偏高区间,或意味着国产菜粕等杂粕价格的“补涨”概率相应攀升;不过,也应注意的是,海关数据显示今年5-7月我国进口油菜籽到港量环比明显增长,但是由于8月进口数量环比、同比再度明显下滑,使得今年1-8月我国进口油菜籽总量同比仍然下降13.18%。因此,国内菜油“疯牛”告一段落,菜粕行情有望延续震荡偏强的基调。

    Part2:勇创近六个月新高!郑粕节后发力冲高或压制油粕比升势

今年“两节”(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全球大宗油脂、油料市场大放异彩,主要受到中国买家积极采购美国农产品,美元汇率继续走贬和国际原油超跌反弹、全球气候转型趋势等利多题材,共同渲染节后商品市场的看涨氛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月美国农业部(USDA)发布的供需报告数据意外利多农产品市场,提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小麦期货“黄金周”的涨势夺冠,10月9日(上周五)美豆主力2011期货合约盘中上探1079.8美分/蒲式耳,并且创下近31个月来的新高;当然,尽管新作油菜籽收获、上市高峰期进入尾声,但是周边市场全线偏红也带动洲际商品交易所(ICE)油菜籽期货合约涨至近两周来的高点。汇易网资讯认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维持“震荡牛”通道运行,包括中美关系、中加关系包括中澳关系的悬而未决,继续对我国杂粕市场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撑作用。

周一(10月12日),大商所(DCE)豆粕主力2101期货合约小幅低开高走、早盘该合约再创年内新高,一度上探3287元/吨并触及2018年11月1日以来的最高点,最低下探3241元/吨。究其主要原因,本周二(10月13日)美国期货市场因假期休市一天,多、空主力调仓与观望心态,促使连粕合约涨势明显收敛。另一方面,本月美国农业部(USDA)供需报告大幅调降新作年度美豆单产及其库存数据,结合中国买盘需求依旧强劲,美元汇率走势仍显疲弱,继续对豆类等农产品包括大宗商品价格形成强支撑。受到临池连盘豆、棕包括郑盘菜油期货价格大涨的 带动,周一我国杂粕相关期货市场全线高开高走,郑盘菜粕主力2101合约最高升至2544元/吨,单日涨幅达到3.43%,创下今年3月底迄今的最高水平。

其他方面:10月9日的外媒消息称,加拿大司法部宣称,拒绝公布Huawei CFO案件的相关文件,理由是违反保密协议,首席法官表示支持加政府的决定。不过,加拿大10日发表声明称,加驻华大使已分别对在中国被捕的两名加拿大人公民进行“视频探视”。短期而言,中加关系、中美关系(包括中澳关系)错综复杂,地缘因素影响下的进口油菜籽供应端仍存在不确定性,我国菜粕市场厚积薄发的“补涨”走势,也印证了“油粕比”回归观察的逻辑。



关闭窗口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汇易网 "或" 汇易网"或”JCI "或" 带汇易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汇易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汇易网电话:021-68751628 汇易网信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