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农产品市场继续受到多元题材的交替影响,其中一个绕不开的因素非“天气市”莫属。继美国、加拿大包括欧洲等地区出现罕见的“热浪”之后,今年7月17日以来,我国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多个站点打破历史7月同期的单日降水纪录,郑州市更是一小时降下超常年一个月的雨量。受暴雨影响,河南省多地出现内涝、洪水,街边车辆被卷走,灾情牵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与此同时,国际市场方面,从南美洲产区源自2020年播种期的恶劣天气,到美国北部平原今年春季以来的酷热干旱,似乎大豆主产区的天气形势普遍很糟糕。类似地,加拿大油菜籽作物状况依然很糟糕,近来的高温干燥天气已经降低了新季作物的单产潜力。有鉴于此,极端天气成为继汇率、地缘、疫情等风险因素之后,影响全球农产品市场的重要变量之一。此外,对于棉类市场而言,自今年7月以来内外盘棉花双双开启震荡上涨行情,且内外盘棉花于7月中旬均刷新此轮“牛市”行情的新高,ICE棉花最高触及89.97美分/磅,ZCE棉花最高触及16975元/吨。显然,随着棉花内外盘延续“震荡牛”轨迹,近期我国棉类市场表现或相对坚韧,毕竟今年全球气候变幻莫测、充满挑战。
1. 极端天气来袭,内外盘棉花延续“震荡牛”轨迹
国际市场方面,有报道称,持续的暴雨使得美棉新花根系生长受阻,新棉生长迟缓,许多棉田被洪水淹没。而天气预报显示,未来6-10天和8-14天美国得州气温偏低但降雨量偏高,三角洲和东南地区情况类似,天气升水令美国棉花收购商的看涨情绪有所增强。国内市场方面,7月20日8时至17时,部分地区强降雨天气仍在持续,其中中部和西北部出现大到暴雨,郑州、焦作、新乡、洛阳、许昌、平顶山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郑州中西部局地特大暴雨。未来24小时,河南省还会有强降水。
郑州气象局对这次特大暴雨做了一个数据的梳理和总结。其中小时降水、单日降水均已突破自1951年郑州建站以来60年的历史记录。郑州常年平均全年降雨量为640.8mm,相当于这三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量。从气候学的角度来看,小时降水、日降水的概率,重现期通过分布曲线拟合来看,都是超千年一遇的。中央气象台预计,20日夜间至22日白天,河南中北部仍将有强降雨天气,22日夜间,河南此次强降雨过程基本结束。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棉花总产量为588.9万吨,其中河南省棉花产量为2.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0.46%。河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棉纺织产业基地之一,全省对棉花、棉纱的需求量仅次于山东。另外,今年7月9日~11日,国家防总、气象局、水利部分别发布多个洪水预警,如果全国各地强降水持续,局地出现洪涝灾害,不少棉纺企业可能受到影响,已经得到了印证。
美棉市场方面,ICE棉花主力合约在2021年6月11日触及此轮行情高点88.50美分/磅后震荡走高,且于2021年7月16日最高触及89.97美分/磅,较此轮行情的最低点83.37美分/磅,录得累计涨幅6.6美分(+7.92%)。这也是美棉今年年内的高点。另外,从郑州商品交易所(ZCE)棉花主力2109期约来看,2021年5月12日,ZCE棉花最高触及16355元/吨,之后一路震荡走高,且于7月15日ZCE郑棉主力期约再刷近期新高,最高触及16975元/吨,较此轮行情的最低点15300元/吨,录得累计涨幅1675元/吨(+10.95%)。截止周三(7月21日),郑棉主力2109期约报收于1668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下跌5元/吨(单日波幅(-0.03%)。总体而言,近期国内外极端天气的不确定性,使得内外盘棉花行情走势仍延续“震荡牛”轨迹,对于美棉市场而言,8月定产之前的天气变量值得业内跟踪与关注。
2. 油籽蛋白价格强势调整,近期棉类行情仍趋坚韧
今年7月中旬以来,随着天气市炒作的升温,叠加全球面临通胀的经济背景等因素,令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中再度“登高”,尤其是上周盘中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价重返1400美分/蒲式耳的重要整数关口,且洲际商品交易所(ICE)交易的加拿大油菜籽主力期约升破900加元/吨,均对我国杂粕市场提供成本面的强支撑。进入本周,随着欧洲、美国部分地区的新冠病例增加,尤其是市场担心变异毒株造成疫情再度爆发,本周一国际商品市场全线跳水,无疑对包括大豆、油菜籽在内的油籽、蛋白类价格走势形成压力。而随着美豆作物即将开始进入更具决定性的生长阶段,美国中西部天气仍然是市场主要影响因素。此外,本月加拿大大草原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出现持续创纪录的高温、干旱和野火,对加拿大的粮食生产造成严重破坏。萨斯喀彻温省农业生产者协会负责人表示,加拿大西部地区炎热干燥,油菜籽一天天枯萎,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萨斯喀彻温省的油菜籽产量将比去年下降25%。如果像天气预报那样气温持续超过30度,损失可能高达50%。天气市影响刚刚揭幕。
其他方面,周三(7月21日),大商所(DCE)豆粕主力2109期货合约报收于3678元/吨,较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下跌26元/吨,约合单日波幅-0.70%;今日早盘该合约最高触及3736元/吨,最低下探3702元/吨,大盘短期支撑位于3700点,近期高点3767元/吨。截至目前,今年1月13日连盘豆粕主力期约最高上探3825元/吨,创下2014年6月3日迄今的近六年半来高点;较之此轮技术牛市起点——2020年5月18日的2515元/吨,连粕主连指数一度累计上涨1310点,约合52.09%的牛市最大升幅。周一DCE豆粕主力2109期货合约大幅高开、突破反弹,早盘该合约最高触及3767元/吨,大盘连续收复3700点和3750点,近一周以来连粕主力合约累计涨幅逾200元/吨,创下今年5月13日以来的新高,也是年内第三高点。周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市场收盘上涨,因为美国中西部地区天气预计炎热干燥。截止收盘,美豆主力11月期约收高15.75美分,报收1388.50美分/蒲式耳。周一国际原油期货大幅下挫,曾给美盘大豆市场构成压力。周二豆价展开反弹行情,因为有气象预报显示,在大豆作物进入关键生长期之前,美中西部地区天气依然炎热干燥;此外,ICE交易的加拿大油菜籽价格上涨,均支持豆类市场的走势,国内杂粕价格保持坚挺。
郑州商品交易所(ZCE)菜粕2109主力期约报收于3078元/吨,单日下跌23元/吨(约合波幅-0.74%)。周二,ICE交易的加拿大油菜籽期货市场收盘上涨,扭转周一的跌势,追随CBOT大豆及制成品市场的涨势。马来西亚棕榈油和欧洲油菜籽期货同样上涨,也支持了加拿大市场。总体而言,近期内外盘棉花延续“震荡牛”轨迹,无疑对我国国产棉粕市场形成强支撑。与此同时,现阶段我国国产棉籽供需基本面总体偏紧,局部地区棉籽收购价格保持“坚挺”,相关加工企业开工意愿有限,棉粕供应偏紧,叠加水产养殖等需求向好,促使厂商对库存棉粕维持挺价策略,亦支撑我国国产棉粕价格。有鉴于此,近期棉类行情仍趋坚韧。
综上所述,根据CPC最新预测显示,拉尼娜将于今年秋季回归的概率大幅度增加。气象模型显示,7月份的天气模式有可能仍将在8月持续,目前美玉米的植被健康指数继续低于平均产量潜力,而大豆的植被健康指数上周也开始显示出回落迹象。汇易咨询认为,7月中旬以来,随着天气市炒作的升温,叠加全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汇易网 "或" 汇易网"或”JCI "或" 带汇易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汇易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汇易网电话:021-68751628 汇易网信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