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拉尼娜峰值时期,关于美豆库存变化趋势自然周期的一点思考
从未来天气角度来看,从当前7家天气机构预测来看,1月份NINO3.4海域水温达到峰值,接近或达到-1.2℃的中等拉尼娜强度状态,2月份大部分气象机构预测数据略有回暖至-0.8℃左右,3月份大部分气象机构预测核心水域水温则继续回暖至-0.6℃附近,4月份则继续回暖至阈值水平以内,5月份或趋于结束。那么,至此,此轮拉尼娜事件自10月份开始,1月份达到顶峰,5月份有望结束。对比去年底的拉尼娜事件,2020.8-2021.5,持续10个月,强度达到-1.3℃的中等强度拉尼娜。
1月份正值南美作物生长关键期:据外媒消息,主要的预测模型已经将南美的干旱天气模式延长至1月2日,长期预测表明在整个1月上半月阿根廷和巴西南部保持异常高温和干燥的天气。根据GFS模型的16天降水预报。在此期间,阿根廷的降雨量为零,而RGDS、Santa Caterina和巴西南部的Parana的累计降雨量仅为0.25 -1.25英寸,或为正常水平的15-30%。对南美农作物的担忧正在迅速上升。由于拉尼娜现象的持续存在,今年冬天阿根廷预计将出现干燥天气,但此前巴西农业带南部三分之一地区的干旱蔓延却是意料之外的。如果到明年1月模式没有转变,巴西的玉米收成将下降300-500万吨。如果在1月底之前不发生转变,南美行距作物的综合产量将会出现重大的下行调整,有一家或者两家私家气象机构因巴西南部干燥天气将大豆产量预期下调0.5+%。
统计数据显示,过去35年中,连续两年发生拉尼娜的情况一共出现过三次,分别是2008/09年度、2011/12年度和2017/18年度,今年可能是第四次。从统计规律来看,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对阿根廷大豆产损确定性越高,影响幅度或700-1700万吨区间。干旱天气不仅影响到阿根廷的农作物生产,还对巴拉纳河水位造成深远影响,这条河对能源生产很重要,阿根廷大约80%的农产品出口都使用巴拉那河。
国内大豆到港量预估:海关数据显示,中国11月大豆进口量为857万吨,较10月510万吨增加346万吨,或增幅67.7%,同比958万吨下降101万吨,或降幅10.6%。中国1-11月大豆进口量为8765万吨,同比9279万吨减少514万吨,或下降5.53%。有机构预计,12月大豆到港量或在960万吨左右,1月暂放830万吨,2月份或在600万吨左右。
关于美豆库存变化趋势的自然周期的一点思考,美豆新季大豆9月收割,11月份美农报告中期末库存或为年度高点,至1月份美农报告,根据美国内压榨和销售情况,看点转至炒作美豆去库存,叠加南美天气炒作天气窗口,国内豆粕消费旺季,简言之,11月美农报告后的美豆去库存+南美天气炒作窗口+国内豆粕去库存,决定了美豆与内盘豆粕的自然强势周期,怎么换算成盘面语言,根据不同市场年度情况,各位自有高见。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汇易网 "或" 汇易网"或”JCI "或" 带汇易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汇易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汇易网电话:021-68751628 汇易网信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