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印度洋偶极子(IOD)与即将成型的拉尼娜共同构成大气环流的 “引擎”
IOD指标是指,热带西印度洋和东印度洋海面温度之间差异的持续变化被称为印度洋偶极子或IOD。IOD是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地区气候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可以对农业产生重大影响。IOD分为三个阶段:中性、积极和消极。事件通常在5月或6月左右开始,在8月和10月之间达到顶峰,然后在春季末季风到达南半球时迅速减弱。
IOD指数正值时,表明印度洋东部海域水温偏低,东南亚降雨偏少,澳大利亚降水偏多;IOD指数负值时,东南亚降水增多,澳大利亚局部降水减少。
JCI研究发现,印度洋IOD指数异常,并通过哈德莱环流与太平洋ENSO建立联动,北美冬季多暴风雪天气。
最新监测显示,印度洋偶极子(IOD)指数已急剧跌入-1.2℃的强负位相,与即将成型的拉尼娜共同构成全球大气环流的关键“引擎”。并通过哈德莱环流与太平洋ENSO建立联动。
历史数据分析表明,强负IOD与拉尼娜叠加的冬季,北美地面气压场呈现“加拿大大范围低压—格陵兰阻塞高压”的耦合模态,冷空气源地在加拿大西部堆积,造成美国中西部、大平原及东北部气温偏低、降雪偏多;欧洲大陆也以偏冷为主。
最新动力模式预报的2026年1月形势与这一合成信号高度一致,提示北美2025/26年冬季出现阶段性严寒与多次暴风雪的概率显著上升,但具体寒潮路径仍需实时监测局地风暴系统。
作为对比,历史上拉尼娜年份中,IOD指数相关情况如下:
2010年10月最低为-1.34;2016年9月为-1.46;2021年10月为-0.98;2022年10月为-1.45。
JCI研究发现,当NINO处于弱拉尼娜(当前NINO3.4指数为-0.4℃),而IOD处于强负相位时(当前IOD值为-1.2),也即两者没有同步达到强值,巴西南方局地也有阶段性干旱,但对总体产量影响不大。比如2016/17年度,NINO指数处于弱拉尼娜,而IOD指数强负相位。2016年11月、2017年1月,巴西大豆南部产区、东北部产区出现了阶段性干旱。但总体而言,主产区大豆、玉米在生长关键期内的气象条件较好,明显优于2016年。2016/17年度巴西全域大豆产量增产,同比增长1932万吨;当然,今冬爆发的拉尼娜强度以及持续时间,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汇易网 "或" 汇易网"或”JCI "或" 带汇易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汇易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汇易网电话:021-68751628 汇易网信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